[纵横拍卖] 9月20.纵横秋季百万拍卖会F [纵横拍卖] 9月25日,老藏家秋季百万专场E [纵横拍卖] 12月22日纵横冬季百万拍卖会B [纵横拍卖] 百项钱币130场,12月25日圣诞节开拍
2024年06月03日
 
 
 
本页主题: 唐代吐蕃军事占领区建制之研究 人气: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7 19:3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0 楼

  其二,凉州节度使(mkhar-tsan-khrom)的职官系统,确与沙州(sha-cu)职官系统规模不同。不仅凉州节度使规模大,且涵盖面广,具有管理数州的架构,举凡民政、司法、税务、行政、军事、宗教等无一不备。而且凉州地面原以唐人及吐谷浑人为主的族群所居住,吐蕃设立通颊(mthong-khyab)与吐谷浑(va-zha)千户长,意即吐蕃并未打散原有凉州的建制,仍保持原状,但多增设了吐蕃和苏毗(bod-sum-pa)千户长,此意味着吐蕃苏毗部军队,就地安插入户,形成千户。也可能自吐蕃迁移了吐蕃及苏毗部落进入凉州定居。上述二者均可证明吐蕃的攻城略地,确属有移民实边,及将土地据为己有的意图。吾人观每阶段唐蕃战争后,吐蕃不断催促李唐签订和约,复位双方国界的目的,就在于要求李唐承认吐蕃以军事手段所获取土地的主权。实际的作为与政策的拟订,二者相互印证了吐蕃扩张的主要目的,确在于土地的取得。
  其三,就沙州内部官僚体系而言,可分为节儿系统、万户长系统、都督系统、千户长系统,以及一般军、民政,如财政、守备、税务等。节儿系统包括节儿论(相当于刺史),以下依序为副节儿、小节儿。在P.T.1089还记载了于子年夏,大尚论任命了沙州节儿都护(rtse-rje-spyan)及中节儿(rtse-rje-vbring-po)(注:王尧、陈践:《吐蕃职官考信录》,第106页。)。此系统以节儿论为主官,掌一州之最高行政权外,其余均属辅佐节儿论的官员。万户长系统包括有万户长、万户长都护、万户长书吏等。节儿下辖万户,万户下辖千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凉州节度使的职官中,万户长仅次于翼长,高于节儿;在沙州,则是节儿高于万户长,原因在于李唐遭占领的州,系由吐蕃派遣节儿论统管,州内唐人组成万户,吐蕃任用唐人为万户长,组成万户体系,受命于节儿。而凉州节度使辖下除原有李唐州县外,尚有自吐蕃本部迁移吐蕃苏毗部落至凉州,或吐蕃苏毗部队就地安家落户之部众,组成万户,由吐蕃人担任万户长,是以其地位要高于唐人所任的万户长,也高于节儿论。都督系统则由唐人出任,计有大都督、小都督、唐人所任都护(具襄佐都督的任务)。另P.T.1089还记载了于子年夏大尚论任命了副都督(to-dog-vog-pon)的官职(注:同上。)。按P.T.1089第55—56行记载:do-stag-skyes-rgyavi-to-dog-dang-bod-kyi-rtse-rjevi-zlar-bskos-te(注: P.T.1089第55行—56行。王尧、陈践:《吐蕃职官考信录》第106页。)
  任命杜悉诺结为唐人都督暨吐蕃节儿僚佐。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7 19:3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1 楼

  据上引文意,得知唐人所任都督之职务,在于襄佐节儿统管唐人事务(注:P.T.1089第29行记载:“bdag-cag-to-dog-ched-po/rtse-rjevi-zlar-bskoste/”意即我等大都督被任命为节儿僚佐。请见王尧、陈践:《吐蕃职官考信录》第104页。另见山口瑞凤著,高然译:《吐蕃统治的敦煌》第50页。)。千户长系统则有千户长、千户长僚佐、小千户、小千户僚佐等,其中沙州的千户长及小千户,均由吐蕃人出任,千户长及小千户二者的僚佐,均由唐人出任,此显示吐蕃在李唐失土上,仍然忌讳着唐人,提防唐人直接掌握军队,而且在戌年冬的德论会议上还决定,提升吐蕃人所任千户长及小千户的地位(注:吐蕃人所任千户长原位于唐人都护之后,提升了三阶,位于大都督之后。吐蕃人所任小千户长原位于吐蕃人所任全沙州防备长之后,提升了三阶,位于唐人所任千户长僚佐之后。)。
  
  其四,P.T.1089《吐蕃官吏呈请状》全文所载,为4位吐蕃官员所组成的德论会议(bde-blon-gdun-sa[vdun-sa])之决议。此4名官员为:尚赞桑(zhang-btsan-bzang)、论野悉札(blon-rgyal-sgra)以及都护论强热(blon-byang-bzher)、论玉悉札(blon-g·yu-sgra)(注:P.T.1089第77行,王尧、陈践:《吐蕃职官考信录》第107页。)。据此,排名首位者应为德论,排名第二位者疑似副德论,排名三、四名者均为都护(spyan),王尧、陈践二氏译之为“观察使”,因spyan为mig(眼睛)的敬语,引申为观察使(注:王尧、陈践:《吐蕃职官考信录》第116页,注6。),可能代表吐蕃王庭莅临监督者,也可能属德论副官。P.T.1089所载4位所组成的德论会议,讨论的是凉州节度使、瓜州节度使及沙州等事宜,证实了此德论会议就是总管原李唐河西道的最高机构。上述4位吐蕃官员中,排名首位者是为德论尚赞桑(bde-blon-zhang-btsan-bzang),也就是李唐所称呼的吐蕃河西北道节度使(注: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57《翰林制诏四·代王佖答吐蕃北道节度使论赞勃藏书》。)。准上,吐蕃河西北道节度使又称吐蕃北道节度使,吐蕃官称就是德论(bde-blon),其下辖有凉州节度使(mkhar-tsan-khrom)及瓜州节度使(kwa-cu-khrom),凉州节度使及瓜州节度使之吐蕃官称就是为翼长(ru-pon)或将军(dmag-pon),其下所辖各州长官之吐蕃官称为节儿(rtse-rje),节儿下辖有唐人所谓大小不等的“部落使”,是为万户长、千户长等(注:S.2736/2《蕃汉对译语汇》第38组:stong-dpon(千户长)对译为bo-lag-shi部落使。详见王尧、陈践:《敦煌藏文写卷P.T.1083,1085研究》[J],《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第174页。)。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7 19:3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2 楼

  其五,既然吐蕃向外攻城略地,将外族土地据为己有,有如上述。吐蕃在占有外族土地后,势必以自身的体制强加之。吾人从凉州军镇及沙州的职官系统可以了解,原本李唐当地的行政建制为:道、州、县、乡、里,吐蕃将之改为德论会议(bde-blong-vdun-sa)、军镇(khrom)、州(cu)、万户(khri-sde)、千户(stong-sde)、将(tshan)(注:王尧、陈践:《敦煌藏文写卷P.T.1083,1085研究》第174页。)等,其中“州”(cu)的层级并未废除,只是长官衔称由刺史改为节儿,如沙州节儿(sha-cu-rtse-rje)之衔称就是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也显现了吐蕃并未改变原有的地名。另由P.T.1089记载显示,吐蕃任命唐人出仕,负责管理唐人自身事务,但仍在蕃人监督及管控下进行。如唐人所任大都督,系唐人所任最高级的官员(注:山口瑞凤著,高然译:《吐蕃统治的敦煌》第49页。),其任务在辅佐蕃人节儿统管唐人事务。同样情况,吐蕃千户长为唐人所任千户长僚佐襄助,吐蕃小千户长为唐人所任小千户长僚佐所辅佐等。此等以蕃人为主、唐人为辅的关系,显示吐蕃试图将占领区逐步吐蕃化。
  
  五、bde-blon-khams-chen-po与中央的关系
  
  吐蕃中央管辖bde-khams的机构,在汉藏史料中分析,似乎并未建立专设机构,而由原有吐蕃中央的宰相会议掌管bde-khams事务。例如敦煌汉文吐蕃史料P.3770《发愿文》一文所载,系明为宰相论赞没热及河州节度尚乞悉加,为其宰相尚结力丝发愿祝福,实则为河州节度使为其两位长官祈福的内容(注:杨富学、李吉和辑校:《敦煌汉文吐蕃史料辑校》[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2页。)。吾人比对该文所载两位宰相名字论赞没热及尚结力丝为:blon-btsan-bzher、zhang-rgyal-zigs,其中论:blon,赞:btsan,没热:bzher,尚:zhang,丝:zigs等在汉藏对音上应无疑义。唯“结力”的藏文对音:rgyal,因古藏文在单词的子音有时发音,是以尚结力丝比对为zhang-rgyal-zigs应为合理,新旧唐书吐蕃传则译为“尚结息”(注:尚结息蕃文全名在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赞普传记》第二载为“mChims-zhang-rgyal-zigs-shu-teng”、《贤者喜宴》ja章所载《墀松德赞兴佛证盟第一诏敕》载为“zhang-rgyal-zigs-shu-ther”,系出吐蕃四大戚族之一琛氏(mChims)。尚结息似于755年就开始担任宰相同平章事,至768—782年间,则担任首席宰相。详见Pelliot Tibetain,P.T.1287.Pl.561,第114行。Dpav-bo-gtsug-lag-vphreng-ba.op.cit.叶109下,第4—5行。)。上述两位宰相名字,就是《贤者喜宴》ja章所载墀松德赞兴佛证盟第一诏敕中,参与盟誓的首席宰相zhang-rgyal-zigs-shu-ther及宰相blon-btsan-bzher-mdo-lod(注:dpav-bo-gtsug-lag-vphreng-ba.op.cit.叶109下,第4—5行。),时当779年。是以上引《发愿文》应成书于779年前后至782年间(注:按墀松德赞系于779年桑耶寺大殿落成时,发布兴佛证盟第一诏敕,而且尚结息担任首席宰相时间为768—782年。详见林冠群:《吐蕃赞普墀松德赞研究》[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193—194页、第213—214页。)。此《发愿文》亦可因此确定为河州节度使为其中央直属长官祈福。其直属长官为首席宰相尚结息及宰相同平章事论赞没热,此证明了河州节度使系为宰相会议所管辖。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7 19:3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3 楼

  吐蕃中央遇事派遣大尚论,前往陇州、凉州、宗喀等地召开会议,并发出告牒通知所属bde-khams有关各道办理,例如P.T.1083所载显示,系由首席宰相(blon-chen-po)亲临陇州会议(vdun-tsa-long-cu),发出告牒,要求禁止抄掠汉户沙州女子(注:原文请参见Pelliot Tibetain,P.T.1083.Pl.429,第1—9行。译文请见王尧、陈践译注:《敦煌吐蕃文献选》[Z],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51—52页。)。又如P.T.3记载了大尚论(zhang-lon-ched-po)于陇州会议决议,向德论(bde-blon)发出告牒,决定于沙州设立一通颊骨萨东岱(mthong-khyab-rgod-gsar-stong-sde通颊新军户千户),并要求调拨青稞。另于霞之三福园会议(zhavi-bde-sum-tshal-gyi-vdun-sa)给沙州军粮库长官发出告牒,要求按大尚论于陇州所批准谷粮数应予补足(注:原文请参见Pelliot Tibetain,P.T.3.Pl.449,第1—7行。译文请见王尧、陈践译注:《敦煌吐蕃文书论文集》[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186:《P.T.3陇州军镇会议告牒》。)。P.T.3记载的大尚论(zhang-lon-ched-po),事实上就是吐蕃宰相会议之成员,按吐蕃宰相会议系由首席宰相(blon-chen-po)领衔,召集2—8位的宰相同平章事(chab-srid-kyi-blon-po-chen-po-bkavla-gtogs-pa)所组成。而首席宰相及宰相同平章事之身份,有尚(zhang外戚在朝为官者)亦有论(blon贵族在朝为官者),因此简称大尚论(zhang-lon-ched-po),是以P.T.3所载显示,吐蕃中央除首席宰相亲临bde-khams召开会议外,也有宰相会议的成员前往bde-khams召开会议,下达命令(注:Pelliot Tibetain,P.T.113.所载亦显示,大尚论(zhang-lon-ched-po)自陇州发出告牒,知照诸位德论相关事宜。若是由首席宰相主持会议,其所载的官衔就是blon-chen-po,明显与宰相同平章事的简称zhang-lon-ched-po不同。Pelliot Tibetain,P.T.113.Pl.98.第1—7行。)。同样地,P.T.1089的记载亦显示了,大尚论巡边到达陇州召开会议,决定将沙州唐人划分为两个部落,并设置机构与任命官员,及颁发所任命官员之告身(注:P.T.1089,第52—65行。其中第52行部分原文如下:“byi-ba-lovi-dbyar/zhang-lon-ched-po-so-la-mchis-pavi-vdun-tsa-long-cur-btab-pavi-lan-la……”(子年夏,大尚论巡边至陇州会议,复文……)详见王尧、陈践:《吐蕃职官考信录》第106页。)。除此外,平时宰相会议有所议决,则由给事中(bkav-phrin-blon)发出告牒,颁布命令于德论会议或直接发于各州(注:山口瑞凤著,高然译:《吐蕃统治的敦煌》第37页。)。例如P.T.1085所载,就是宰相会议于亨迦宫(pho-brang-lhan-kar)用印颁发告牒给沙州节儿,命令节儿等官员不得再掠夺、侵占民庶果园(注:原文请参见Pelliot Tibetain,P.T.1085.Pl.432,第1—9行。译文请参阅王尧、陈践译注:《敦煌藏文写卷P.T.1083,1085号研究》第173页。)。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7 19:3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4 楼

  准上,既然吐蕃中央透过宰相会议管辖bde-khams,首席宰相是为德论的直属长官,是否有如金滢坤所云吐蕃实施大相兼领节度使的制度(注:金滢坤:《吐蕃节度使考述》第98页。),或如王继光、郑炳林所主张,以为河州节度使又称东军将相、东军国相,由于河州节度使地位重要,故一般河州节度使皆兼任宰相(注:王继光、郑炳林:《敦煌汉文吐蕃史料综述》第50页。)。笔者以为吐蕃疆域辽阔,宰相会议政务繁重,身为宰相会议召集人的首席宰相,或宰相会议的成员兼任bde-khams的德论之可能性极低。因为宰相会议不仅要管理bde-khams事务,其余如中央及mdo-khams地区等事务,均得处理,无法偏重于某区。设若某区发生重大事件,首席宰相或宰相会议成员亲临该区紧集处理,或长驻该区领导该区官员处理问题。如此情况常见于汉文史料之记载当中,例如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十月,吐蕃节度论三摩及宰相尚塔藏、中书令尚绮心儿,共领军15万众围盐州(注:《册府元龟》卷400《将帅部·固守二》,台北:大化书局,景明崇祯十五年刻本。)。若以河州节度使兼任宰相的说法,只需尚塔藏及尚绮心儿即可,何需节度论三摩共领军?何况前引P.3770《发愿文》已指明河州节度使尚乞悉加,为其长官首席宰相尚结力丝(即尚结息)祈福一事,已证明首席宰相是为诸德论或节度使的长官,更何况首席宰相既已兼任天下兵马都元帅(dmag-go-chog-gi-blon)(注:请见《唐蕃会盟碑》右面碑铭第10行,王尧编著:《吐蕃金石录》第14页。),是为所有军区包括本土与边疆地区的军事首长(注:吐蕃宰相实际握有军权,经常统率军队征战。请见林冠群:《唐代吐蕃的相制》[A],《唐代吐蕃史论集》第174页。),实无必要,亦无可能兼任河州节度使。又如白居易代笔《代忠亮答吐蕃东道节度使论结都离等书》中,吐蕃东道节度使论结都离之藏文对音为blon-rgyal-to-re,比对墀德松赞兴佛证盟的臣工名单中,名列总督、将军及外臣(dbang-po-dang/dmag-dpon/phyis-blon-bkav-la-gtogs-pa)层级的dbavs-rgyal-to-re-stag-snya(韦结都离达聂)(注:dpav-bo-gtsug-lag-vphreng-ba.Op.cit,叶130下,第1—3行。)2人,按朱忠亮于808—813年期间任职泾原四镇节度使(注:《旧唐书》卷14,宪宗本纪上;卷15,宪宗本纪下。),与吐蕃有所往还应属此段期间。而墀德松赞赞普任期为798—815年,准此,吾人可确定论结都离与韦结都离达聂显系同一人。此证实了吐蕃宰相不可能兼任节度使,因为节度使的层级属外朝官,排名低于中央各级官员,且按吐蕃惯例,地方官员告身要远低于中央各级官员的情况下(注:吐蕃地方官最高层级为翼长,据《贤者喜宴》ja章记载翼长位阶为红铜字告身(zangs-yig)。朵康(mdo-khams)的总管(dbang-po)位阶为大银字告身。按红铜告身在吐蕃上层社会中属最低一级,远低于中央官员的告身位阶。详见dpav-bo-gtsug-lag-vphreng-ba.Op.cit,叶21上,第6—7行。另请参阅林冠群:《唐代吐蕃的社会结构》[J],《“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报》1993年,第20期,第14页。),首席宰相既要管控中央政务及全国军政,又要日常管理河州节度使或某一节度区(德论所辖地区),实在有违常理。前引韦结都离在未任首席宰相之前,先曾于808—813年间任东道节度使之历练,方于墀祖德赞赞普晚年(815—836? 837?在位)及乌依冬丹赞普(vuvi-vdum-brtan 836? 837?—842在位,即俗称朗达玛)时期,才获任首席宰相。此例说明了笔者所言不虚。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7 19:3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5 楼

  另有以敦煌汉文吐蕃史料P.2984《为宰相病患开道场文》所载:“东军宰相令公尚乞心儿”(注:杨富学、李吉和辑校:《敦煌汉文吐蕃史料辑校》第270页。)、S.2146《行军转经文》所载:“……则我东军国相论掣晡敬为西征战士保愿功德……”(注:杨富学、李吉和辑校:《敦煌汉文吐蕃史料辑校》第218页。)、P.3265《愿文》载:“东军尚相禄秩永安”(注:杨富学、李吉和辑校:《敦煌汉文吐蕃史料辑校》第188页。)、S.6315《愿文》载:“……奉福庄严东军宰相大论”(注:杨富学、李吉和辑校:《敦煌汉文吐蕃史料辑校》第185页。)等,据以作为吐蕃首席宰相兼任东道节度使的证据(注:杨铭:《吐蕃统治敦煌研究》第12—13页;金滢坤:《吐蕃节度使考述》第101页。)。笔者以为由于包括河陇地区在内的唐人,相对于吐蕃,在地理方位及族国名称上,有称吐蕃为西蕃或西戎的习惯,如唐人作诗或官方作制,常将吐蕃称为西蕃或西戎者之例,比比皆是(注:《全唐诗》记载崔湜、李峤、阎朝隐、韦元旦等人所作《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另载孙逖:《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中,云:“西戎虽献款……”。《西山三首》中云:“……西戎背和好……”。请见《全唐诗》卷54、58、69、118、22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因此,河陇地区的唐人,以身处吐蕃东境,属吐蕃东境军区,以“东军”自居,而吐蕃首席宰相又是河陇地区的直属长官,遂以“东军国相”、“东军宰相令公”、“东军尚相”、“东军宰相大论”等,来昵称吐蕃首席宰相,意即吐蕃宰相为河陇地区的长官,并非指首席宰相兼任河陇地区节度使。于此,吾人观汉藏史料尚未有首席宰相兼任边区节度使之例,但仍有举《新唐书·吐蕃传》所载:“先是,尚悉结自宝应后数入边,以功高请老,而赞磨代之,为东面节度使,专河陇”之例,认系尚悉结(即尚结息)以宰相兼东道节使(注:杨铭:《吐蕃统治敦煌研究》第12页。)。上引文之尚悉结就是zhang-rgyal-zigs(尚结息)其于768—782年担任吐蕃首席宰相(注:林冠群:《吐蕃赞普墀松德赞研究》第193—194页。),此前,即已担任宰相同平章事(注:详见Pelliot Tibetain,P.T.1287.Pl.561,第114行。Dpav-bo-gtsug-lag-vphreng-ba,op.cit,叶109下,第4—5行。),然则上引文中之“宝应”是为762年,当时吐蕃仍专注于攻陷李唐疆域,762年甚至攻陷长安,《吐蕃大事系年》于虎年(762)所载,蕃军系由尚结息率领攻陷了临洮(vbu-shing-kun)、成州(zin-cu)、河州(ga-cu)等城堡多处后回蕃(注: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第156页。)。同年,尚结息再率领论达札路恭(blon-stag-sgra-klu-khong)、尚东赞(zhang-stong-tsan)、尚赞磨(zhang-btsan-ba)等攻陷李唐京师,尚结息班师回朝(注:同上。)。至765年,尚结息、尚赞磨等再度领军入侵李唐(注:《新唐书》卷216上,《吐蕃传上》。)。尔后就未再见到尚结息领军侵唐的记载。笔者以为尚结息虽为宰相同平章事,其于李唐边军入调平乱之际,自762年开始领军侵唐至765年止,此段时期尚结息系以宰相同平章事的身份,作为东侵李唐的蕃军主帅,并未兼任东道节度使,并且吐蕃占领李唐陇右道后,可能于763年,方任命陇右道的德论,因此吐蕃的首任东道节度使,也就是吐蕃陇右地区的首任德论,应为尚赞磨(zhang-btsan-ba,亦作尚赞摩),而非尚结息。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7 19:3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6 楼

  另《册府元龟》记载宪宗元和七年(812)二月“吐蕃东道节度使论诰都宰相尚绮心儿以书遗凤翔节度使李惟简……”。(注:《册府元龟》卷980,外臣部通好。)山口瑞凤据上引文认为,“东道节度使论诰都宰相尚绮心儿”是同一人,因“论诰都”就是九大臣(尚论掣逋突瞿),也被译成“宰相同平章事”(注:山口瑞凤著,高然译:《吐蕃统治的敦煌》第38页。)。杨铭也据此认为尚绮心儿曾于9世纪10—20年代,以宰相出任东境节度大使,统摄东线事务(注:杨铭:《吐蕃统治敦煌研究》第13页。)。事实上,“论诰都”在所有汉文史料中,仅见于《册府元龟》,汉文史料中未见有以“论诰都”译写吐蕃官称者,再者以“吐蕃东道节度使论诰都宰相”为一官衔解,亦不符合吐蕃官衔惯例,吾人举论莽热受命解维州之围,赞普任命为“内大相兼东境五道节度兵马使、都统群牧大使”为例(注:《旧唐书》卷196下吐蕃传下。),论莽论以内大相之职暂摄东境五道节度兵马使,其官衔并未以“东境五道节度兵马使内大相”形式呈现。另《唐蕃会盟碑》所载的吐蕃官称,亦以正官衔在前,兼职衔在后的,如“gung-blon-chen-po-dmag-go-chog-gi-blon”(注:《唐蕃会盟碑》,右面碑铭第10行部分漫漶,仅可读出“……dmag-go-chog-gi-blon-zhang-khri-sum-rje-sbeg-lha……”(天下兵马都元帅同平章事尚绮心儿)。第12行载:“gung-blon-chen-po-dpon-dmag……”,另李方桂、柯蔚南主张第12行应为:“gung-blon-vog-pon-dmag……”,比较所举三者之主张,天下兵马副元帅同平章事之蕃文头衔既为“gung-blon-vog-pon……”(副大相……),则天下兵马都元帅同平章事之蕃文头衔,应可确定为“gung-blon-chen-po-dmag-go-chog-gi-blon……”。详见王尧:《吐蕃金石录》第14—15页。Fang-kuei-Li-and-W.South-Coblin,op.cit,P.60.),直译就是“同平章事天下兵马都元帅”,正职为“gung-blon”(同平章事),兼职为“dmag-go-chog-gi-blon”(天下兵马都元帅)上述皆说明吐蕃官衔呈现的惯例。若云“论诰都”系译自“宰相同平章事”,蕃文作“chab-srid-kyi-blon-po-chen-po-bkav-la-gtogs-pa”,此亦无法理解,因“论”为blon的译音,作“大臣”解,“诰”为上告下或君命之义,“都”为多数或全部,三字合称完全不符合中文语法,顺序不对,完全不合汉文词汇组合的习惯。若以吐蕃东道节度为一衔,论诰都宰相为一衔,其不合理性,前已述及,若单就“论诰都宰相”而言,亦属突兀难解,有“都元帅”、“都督”、“都统”、“都护”等等之衔称,却从未有“都宰相”之官衔。因此,笔者以为“吐蕃东道节度使论诰都”为一人,“宰相尚绮心儿”为一人,此两人以书遗李唐凤翔节度使,方是正解。基于上述,吾人可以确定,吐蕃从未以宰相兼职边区节度使之情事,有之则如前云,论莽热以内大相(nang-blon-chen-po,此职并非宰相)之职,暂摄东境五道节度兵马使,领军解维州之危,属暂时及处理紧急事件时之兼职性质,事成回朝则免去兼职,此为吐蕃中央官吏暂兼边职处理事务的惯例。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7 19:3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7 楼

  另一方面,就德论内部的运作而言,以沙州为例,P.T.1079的记载显示,德论及都护等3人召开临时德论会议,处理瓜州军帐会议所呈报,沙州至肃州之寺庙庙产及户口之争端(注:原文请见Pelliot Tibetain P.T.1079,Pl.424,第1—23行。译文请见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文献选》第46—48页。)。由前文P.T.1089的记载指出,沙州节儿以下,各级僚佐以上,对职官品位意见分歧,而由德论及都护等4人召开临时德论会议处理。同书亦记载沙州唐人官员对官职品位意见不协,由瓜州将军及都护召开军帐会议,作出决定。S.1438第11则《沙州状逆贼玉关驿户氾国忠等六人》记载,沙州官员向瓜州军镇呈报氾国忠等6人谋反,节儿自裁之事,瓜州军镇派出新节儿前往沙州(注:王尧:《敦煌吐蕃官号“节儿”考》[A],氏著《西藏文史考信集》[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163—164页。)。上述所举敦煌文献的记载内容,已具体呈现德论内部的领属关系与运作情形。即沙州有事,节儿无法处理,或处理不妥,则呈报瓜州将军,由瓜州将军召开军帐会议议决。若有争议或不妥者,则上呈德论,由德论召开德论会议议决。如有争议或重大事件,则德论必须向吐蕃中央的宰相会议请示。此已指明吐蕃所行非首长制,而是委员制,属集体领导,凡事以会议议决,中央如此,地方亦复如此。此在白居易所撰之《代忠亮答吐蕃东道节度使论结都离等书》中,致书称吐蕃东道节度使领导人职衔为“大蕃东道节度使论公都监军使论公麾下”(注: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57《翰林制诏四》。),得到印证,上引文中已知东道节度使论公为论结都离,而都监军使论公则是另一位吐蕃官称为spyan(原译都护)的官员。由此可见,李唐官方致书吐蕃东道节度使时,必须同时将监军使(spyan)与节度使并列。此证明了吐蕃边疆地区的德论、军镇等,虽有主官,但实属集体领导。再加上首席宰相或宰相会议成员,经常出巡至边区节度各州,召开会议,有时亲临德论会议,即席下达命令,指导工作等。倘吐蕃中央政局不乱,政府运作正常,对吐蕃而言,似不易存有“中枢不能节制边将”的现象。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7 19:3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8 楼

  六、结论
  
  唐代吐蕃在200余年的递嬗演进,对于国土的整体规划与设计,经过本文的探究,可得一具体结论,即吐蕃王朝系由本部(包括5翼60千户与藩国),以及mdo-khams、bde-khams三大部分所组成。其中以bde-khams部分成立最晚,且大部分得自于李唐土地,包括安西四镇、河西、陇右及剑南西山等地,再加上帕米尔高原地区及原已占有的青海地区,形成由数位德论所分别管辖的“bde-blon-khams-chen-po”。
  “bde-blon-khams-chen-po”由5个单位形成,分别为东、西、南、北四道,加上原有的青海地区等。东道是原李唐的陇右道,李唐称之为吐蕃东道节度使,有以为其治所就在河州(注:金滢坤:《吐蕃节度使考述》第101页,杨铭:《吐蕃统治敦煌研究》第13—14页。),其下辖有dbyar-mo-thang-khrom-chen-po(雅莫塘节度使或鄯州节度使)、河州节度使(ga-cu-khrom),余失载。东道节度使主要负责对唐作战。西道是为安西四镇及帕米尔高原地区。李唐对吐蕃西道的称谓,由于李唐早于玄宗时期即已全部退出西域,没有交手纪录,因此有关讯息汉文史料阙略。其下辖有勃律军镇(bru-zhavi-yul-gyi-khrom)、于阗军镇及tshal-byi-khrom(萨毗军镇)等,余失载。西道负责与大食间的攻防与巩固西陲国防。南道是为川边南诏地面,原李唐剑南西山地区,负责与李唐剑南道及南诏的争战,下辖曩贡、腊城等节度使,余失载。北道则是原李唐的河西道,李唐称之为吐蕃北道节度使,治所可能位于凉州,下辖瓜州节度使(kwa-cu-khrom)及凉州节度使(mkhar-tsan-khrom)。北道负责与回鹘间之争战与攻防,部分亦需支持东道之军事活动。原青海地区随时间与客观环境的变迁,由表面藩国名义,实质转为bde-khams的一部,将原有的5个khrom,包括最早成立的khri-bshos-khrom、rma-khrom等,均转由德论管辖。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7 19:3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9 楼

  上述青海地区、东、西、南、北等5道,各道各设有1位德论,由德论负责召集德论会议,德论及都护等3—4人不等,议决该道军政事务。其下所辖各军镇(khrom),长官为翼长(ru-pon)或将军(dmag-pon),由其负责召集召开军帐会议,成员包括将军、都护等,议决军镇内各州事务及相关军政等。军镇所辖各州,州置节儿,节儿以下有各级官员。其中必须述明者,由于吐蕃东、西、南、北等4道多为农业区,居民多集中于城镇,遂于州设节儿(rtse-rje),其下依吐蕃体制,设立万户、千户,部分则保留乡的建制,配合着要求占领区人民必须蕃语、蕃服的措施,吐蕃所辖bde-khams各道终究走向吐蕃化一途。
  吾人从吐蕃对军事占领区的建制上看,不失务实且体制明确、简单,完全符合吐蕃本部地方建制的特色,即结合行政、军事、生产三位一体且容易动员、简单编制等。吐蕃将实施有成的本部地方建制,移植于青海地区,经实验多年后,在攻占李唐河陇、剑南西山等地以后,再将吐蕃本部地方建制,扩张延伸到各军事占领区,复因地制宜,创设新的机构及新的官吏,但均本乎吐蕃军政合一的原理而设立,实乃信而有征。
  [本文责任编辑 黄维忠]
  --------------------------------------------
  [作者简介] 林冠群,台湾吴凤技术学院通识中心教授,中正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
顶端
«1 2 » Pages: ( 2/2 total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网站联系电话:1309138825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完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拍卖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送拍
钱币纵横【www.coin007.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冀ICP备080015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