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拍卖] 9月20.纵横秋季百万拍卖会F [纵横拍卖] 9月25日,老藏家秋季百万专场E [纵横拍卖] 12月22日纵横冬季百万拍卖会B [纵横拍卖] 百项钱币130场,12月25日圣诞节开拍
2024年06月03日
 
 
 
本页主题: 哈萨克民族的溯源 人气:1135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09 21:4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楼 主]

哈萨克民族的溯源

转帖

哈萨克人非常重视自己的祖先,每个小孩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七代祖先的名字,有些人甚至能背出十几代、几十代祖先的名字,由此而作成的氏族谱系对於哈萨克部落氏族的演变及族源的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哈萨克人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知道自己七代祖先名字的人是孤儿”【本来中国人(汉人)的祖先观念已经是够浓厚的了——祭祖、传宗接代等曾经长期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可是和哈萨克人一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现在我们有谁还能知道自己哪怕是四、五代祖先的名字呢?不少人恐怕连爷爷的名字都记不清了,更别说爷爷的爷爷了,】。这里要讨论的就是哈萨克的起源问题。中国的研究者往往将哈萨克与乌孙联系起来,理由之一是现在哈萨克人中还有名为“乌孙”的部落;其实还可以再往前推,比乌孙更早还有塞人(Saka)部落游牧在今哈萨克草原的广大区域,在今天的哈萨克人中同样也可以找到许多以“-塞克”结尾的部落名,而“哈萨克”一词本身中的“萨克”也与Saka有关,如有一种看法就认为:“哈萨克”的本义正是“真正的塞人”。 

  从语言上来看,塞人是属於印欧一系的民族,和波斯人是远亲,乌孙则是突厥一系的民族,但是语言跟种族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考古学的研究证明乌孙和塞人一样都是欧罗巴人种即白种人,因此乌孙与塞人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参见拙文《突厥源出塞人小考》】,将乌孙语划归突厥语族,实是因为乌孙处於塞人与突厥先世的交界地带,而突厥本身就是一个混合种族,以铁勒人为主体,其中渗入了不少塞人因子;同样,塞人作为印欧草原上的古老的游牧民族,分布又广,其语言由西到东从印欧语逐步向阿尔泰语过渡,中间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因而乌孙既可以Asii的名称出现在塞人部落联盟中,也可被视为原始的突厥人。 


[ 此贴被九加五在2009-09-09 22:05重新编辑 ]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09 2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 楼

  从语言和人种上来看,原始的乌孙最早可能生活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与坚昆(即後来的黠戛斯、吉尔吉斯)是近亲,後来逐步向南迁徙,曾经在敦煌、祁连生息过一段时间,因受月氏的压迫,又西迁到了伊犁河谷和七河流域一带,在这里他们发展壮大起来,先後击败月氏、塞人,建立了强大的乌孙国,并成为汉帝国对匈奴作战的重要盟友。乌孙国中,有大量的塞人,他们同部分残留的大月氏人一起,接受乌孙人的统治。 

  大月氏同乌孙一样,也是哈萨克的族源之一,近代哈萨克分为大、中、小三个玉兹,乌孙是大玉兹中最主要的部落,“玉兹”这个词就与“月氏”有关,今天的哈萨克人提起大玉兹时,总以乌孙为代表,他们常说:“大月氏就是乌孙”,可见大月氏很早就融合进了乌孙。与乌孙一起同为哈萨克族源之一的还有康居(康里)、奄蔡(阿兰),这也都是塞人一系的部落,今日哈萨克部落大玉兹中的康里和小玉兹中的阿尔钦被认为分别就是康居和奄蔡的後裔。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後,“乌孙”的名称在中国史籍上就消失了,这时候中亚兴起了嚈哒人,漠北是柔然人的天下,乌孙中有一部分为躲避柔然人的压迫,就逃进了葱岭【哈萨克人爱好自由的传统可以说是相当久远的了】,一部分留在原地,其中因受突厥压力而西迁的一部後来成为突厥西边的可萨(曷萨)部,还有一部分辗转流落到漠北,融合部分铁勒部落後,发展为西突厥十姓之一的突骑施。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09 22:0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 楼

  突骑施也是现代哈萨克的来源之一,在哈萨克语中,突骑施也叫做“撒里乌孙”,“撒里”是“黄”的意思,“黄”与“黑”相对,是指头发的颜色,可见突骑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是古乌孙人的嫡裔。撒里乌孙也是今日哈萨克的一个部落名。西突厥衰微後,故地上兴起了突骑施汗国,唐帝国也积极扶持它来抵御大食的进攻,以保卫其西部疆域。突骑施汗国内部分“黄”、“黑”两姓,可汗所出的突骑施部是黄姓,即欧罗巴人种,另两部车鼻师和处木昆是黑姓,即蒙古人种【黠戛斯部落中也分赤、黑两姓,赤姓(赤发蓝瞳)为正统嫡传,黑姓(黑发黑瞳)则被认为是李陵的後裔,由此也可以证明突骑施和黠戛斯的先世——乌孙和坚昆的亲缘关系】,黄、黑两姓相争不已,加上後突厥的打击,突骑施汗国很快便衰落了,继之而起的是葛逻禄汗国。 
葛逻禄也是现代哈萨克的来源之一,今天的哈萨克部落中也有与之相对应的部落名。葛逻禄在中亚的霸权较为长久,从八世纪到十世纪,持续了近两百年的时间。十世纪中叶,它又作为主体之一,联合部分西迁的回鹘等,建立了著名的喀拉汗国(即中国史籍中的黑汗王朝),汗国的东边是佛教回鹘人的高昌王朝,西南是伊斯兰教塔吉克人的萨曼王朝,後来喀拉汗国灭掉了萨曼王朝,从而统治了中亚的大部分地区。正是在喀拉汗国时期,开始了突厥人大规模的伊斯兰化,而中亚的突厥化也在此时达到高潮。汗国的文化也极为发达,马赫穆德·喀什噶尔就是在这期间写出了成为後世研究突厥学经典之作的《突厥语大辞典》;汗国还以“圣战”的名义出兵灭掉了有千年佛教文化传统的和田国,使整个南疆全部接受了伊斯兰教【後来高昌回鹘归降成吉思汗的蒙古,整个新疆便不再有佛教徒的国家了】。说到这里,还不得不提及赫赫有名的匈奴,它在哈萨克的形成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北匈奴主体西迁後,有很大一部分留在哈萨克草原上,在中国史籍中叫做“悦般”,悦般人非常讲卫生,这一点明显区别於周围的其他族人,今日哈萨克人中也有很多特别注重清洁卫生的习惯,可能就和悦般人有关。悦般到了突厥人统治的时代被叫做“咽面(样磨,牙格马)”,是西突厥十姓之一,上面提到的喀拉汗国的统治者中,也有不少咽面部落。今天哈萨克的大玉兹中有名为阿尔班的部落,中玉兹中有名为阿尔根的部落(又叫做匈奴),据认为就是匈奴人的後代。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09 22:0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3 楼

  契丹亡於女真之後,耶律大石率馀部远走中亚,征服当地各部,建立了喀拉契丹汗国(西辽王朝),成为中亚的新霸主,国亡後,契丹人大部留在原地,也成为哈萨克的族源之一,今日哈萨克中还有名为“克塔伊(契丹)”的部落。契丹源出东胡,当属蒙古人种,黑瞳黑发,故而西辽也被称作“喀拉契丹”,即“黑契丹”。西辽亡於乃蛮,乃蛮和克烈等部也是今日哈萨克的族源之一,至今哈萨克中玉兹中还有叫“乃蛮”和“克烈”的部落,而这两个部落也是生活在我国境内的哈萨克族的主体。乃蛮和克烈虽然後来加入蒙古部,但他们和汪古部一样,原先都是属於突厥系统的,即他们源出於铁勒诸部,从前曾经加入过突厥、回纥的部落联盟,但这并没有什么矛盾,因为蒙古本身就是一个混合的部族共同体,其核心出自室韦,而加入了不少原属突厥的部落,越往西突厥成分越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代的西蒙古语和东蒙古语差别较大【卫拉特蒙古的先世斡亦剌惕活动於蒙古高原西部的唐努乌梁海一带,这正离突厥先世和坚昆栖居的地域不远;而蒙古本部的先世蒙兀室韦则是活动於蒙古高原东部的鄂嫩河、额尔古纳河上游一带,接近大兴安岭,距鲜卑的始居地不远. 

  按照某些突厥语学者的分类,哈萨克语属於突厥语族中的克普恰克语组。这个克普恰克也是西突厥中的一个部落,在中国史籍中叫做“钦察”【当初正是由於受到钦察人的压力,乌古思-土库曼人才大批西迁,其中的一部迁至小亚细亚,发展成为日後的奥斯曼土耳其,参见拙文《突厥与土耳其》】,俄罗斯人称他们为“波罗维齐”,而在东欧、拜占庭的史籍中则叫做“库曼”。钦察是西突厥西北部最活跃的一个部落,他们向西、南两个方向的发展都很积极。向西,他们一路战胜了伏尔加河、顿河、第涅伯河、德涅斯特河流域的哈扎尔人、保加尔人和佩彻涅格人,一直行进到多瑙河畔,还多次打败罗斯人、拜占庭人和斯拉夫人;向南,他们则逐步占据了里海、河中之间的广大地区,使得原本游牧於此的乌古思部落纷纷向南、向西迁移。於是钦察人势力大盛,欧亚间的那一大片草原也被叫做“钦察草原”,而欧洲的商人要想从陆路去东方,就必然会经过钦察人的领地,因此,他们认为在亚洲掌握库曼语(即钦察语)就跟在欧洲掌握拉丁语(或者说像今天我们掌握英语)一样重要,为此,当时的欧洲还专门出了一本《库曼语汇编》【足以和眼下的《赴美英语指南》、考“托”诸书以及著名的《考“寄”红宝书》相提并论;这部《汇编》也成为後世突厥学家们研究古突厥语言的宝贵材料】。蒙古西征时,钦察和俄罗斯(当时叫斡罗思)组成联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终於挡不住蒙古的铁骑,拔都在征服了钦察和斡罗思全境後,建立了金帐汗国,因为汗国境内以钦察人为主,所以也叫做钦察汗国。後来十五世纪中叶成立的哈萨克汗国,即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後的一个汗国中再分裂出来的。因此,现代的哈萨克语由钦察语演变而来,哈萨克也通常被归入突厥一系,虽然加入其中的蒙古成分也有不少。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6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09 22:09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4 楼

金帐汗国不久便在其东部领土上分出了白帐汗国,後来从白帐汗国中又分出了乌兹别克(月即别)汗国。1456年,为了逃避压迫,钦察草原上的一些部落在两个汗王的带领下从南部的乌兹别克汗国脱离出来,建立了独立的哈萨克汗国,从而奠定了近代哈萨克民族和国家的基础,“哈萨克(Kazak)”一词最早也出现於此,它的本义是“自由自在的人”、“独立不羁的勇士”。说到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另一个与之同源的词,这就是“哥萨克(Cossack)”,两者本义相同,发音相近,在俄语中,“哈萨克”写作Казах,“哥萨克”写作Казак,几乎完全相同。哥萨克本是俄罗斯人中的一些农奴,因不堪沙皇的压榨,逃到南方,而南方本是突厥语的天下,因此他们也借用表示“自由的勇士”的“哥萨克”这个突厥语词来作为自称。後来,哥萨克又被沙皇徵召为雇佣兵,成为侵略中亚、北亚各族人民的急先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打着“自由战士”名号的哥萨克们,不去设法解放其他被压迫的人民,反倒使更多的民族丧失了自由,美好的名称遭到如此的亵渎是谁也没有料到的】。 

  1991年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成为独立的共和国,从而取代蒙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看看地图就可以发现,哈萨克还是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即它的领土中有一小部分位於里海以北、乌拉尔河以西,那是属於欧洲的地区。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来还和蒙古人有关,当然,也离不开俄罗斯人的影响。原来,那片地区本来正是西迁的土尔扈特人的牧地,他们为了躲避新兴的准噶尔人的压迫,不远万里来到伏尔加河下游一带游牧,哪想到俄罗斯人的压迫更厉害,办法,又只得折腾回去【看看《东归英雄传》便可想象其场景之惨烈】,就在这之後,哈萨克小玉兹有一个叫苏丹·布克的部落首领,看上了这片土尔扈特人空出来的牧地,於是投靠沙俄,申请率领部落移居该地,沙俄正好想分裂哈萨克、拉拢小玉兹,因此欣然同意,这样,那片地区就成了哈萨克人的牧地,後来成立加盟共和国时,苏联也就把它划给了哈萨克斯坦。那个本应是“哈奸”的布克,反倒变成了近乎民族英雄的开国功臣,呵呵,历史就是这么爱开玩笑哦
顶端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网站联系电话:1309138825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完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拍卖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送拍
钱币纵横【www.coin007.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冀ICP备08001546号-1